(1)成果簡介
針對礦冶固廢堆存量大、成分復雜、利用率低的嚴峻挑戰,系統開展了礦冶固廢規模化全組分利用方向的技術開發與工程轉化工作,形成了礦冶固廢分級分質綜合利用技術體系。①尾礦分級分質全組分梯級利用技術:通過開發有色金屬尾礦不利組分預處理系統及尾礦高效活化改性功能型外加劑,實現了尾礦的無害化、資源化分級分質全組分利用,可形成多種尾礦綜合利用產品,實現百萬噸級/年的尾礦消納處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②固廢基道路材料:充分發掘不同固廢原料的天然稟賦特征,將多種固廢進行復合協同利用,通過“以廢治廢”的理念實現固廢間的“優勢互補”。開發了多元固廢復合體系并實現了體系配比與材料性能的精準調控,成功制備出性能優良的固廢基道路基層材料。該技術不僅實現了多元大宗礦冶固廢的規模化消納,同時顯著拓寬了道路基層材料的原材料來源,降低了成本與環境負擔。③多源固廢協同制備高強地鋪石技術:通過對廢石-碎料-粉料間的復配關系及材料成型壓力與成型方式的精準調控,形成了多元固廢協同制備兼具高強骨架結構、優異耐磨性與耐久性能的地磚鋪裝材料制備技術。通過混合、布料、壓實、拋光等工序,可定制化生產適用于不同受眾群體和應用場景的鋪石產品。
(2)主要性能指標及適用條件范圍
該技術體系可應用于礦冶固廢(尤其是大宗有色金屬尾礦)的規模化、全量化消納與資源化處置,推動固廢處置模式由“簡單堆存”向“分級分質、協同互補、全量轉化”的高效轉變。該體系開發的系列規模化消納技術(如尾礦分級分質全組分梯級利用、多源固廢協同制備道路材料及高強地鋪石等),可實現成分復雜、雜質組分含量高、理化性質差異大的大宗礦冶固廢的無害化預處理與規模化利用,適用于產量巨大、傳統消納途徑受限的場景。
(3)成果應用情況
目前,已在安徽銅陵建成一條10萬t/年尾礦分級分質梯級綜合利用中試線;在黑龍江齊齊哈爾鋪筑一條200m長、8m寬、1.3m厚的示范路段。
(4)成果展示
圖1 尾礦分級分質梯級綜合利用技術
圖2 道路材料
圖3 地鋪石